江中新闻网讯(通讯员
胡凌云)1月4日,由学校主办的中医脑科学学术研讨会在湾里校区得月楼举行。会议以“人工智能、交叉学科赋能中医脑科学发展”为主题。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江西等地的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周志刚出席会议并致辞。开幕式由学科建设办、发展规划办主任主持。
开幕式上,周志刚代表学校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强调“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中医脑科学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对脑与生命奥秘的深邃洞察,为人类认识大脑、呵护脑健康奠定了独特而坚实的基础。加速中医脑科学研究,不仅是临床分支学科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中医药学传承创新发展的时代召唤。希望大家珍惜此次难得的机会,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学术经验,展望学科未来,共同为中医脑科学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在专家报告环节,暨南大学脑病个性化防治跨学科研究所所长陈刚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扬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朱廷劭研究员及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实验中心主任宋贤林教授等四位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分别作题为《越鞠丸及栀子快速抗抑郁研究:新作用机制,新协同物质与新应用》《老龄化时代神经精神疾病的新药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抑郁症辅助诊断技术研究》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科研的一些体会》的专题报告。专家们分享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诊断、防治抑郁症等脑疾病的新方法、新机制、新产品。报告内容丰富,案例详实,深入浅出,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会议还设立了青年学者论坛环节,来自学校中医脑科学团队的张有辉、李惠珍、梁慧慧、李雅方、陈振彩等五位青年教师,以及李前民、刘睿、黄帅等三位研究生,分别报告了近三年在中医脑科学研究中的积极探索和最新进展。报告内容既有PET型荧光探针、电化学传感器等方法在脑疾病研究应用中的新探索,也有中医药防治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新挖掘,还有从心理学角度如何诊断抑郁症的新尝试。多学科交叉研究,多角度思想碰撞,多层次学术交流,激发了大家在中医脑科学研究中的新思维、新思路,展现了中医脑科学发展的新前景。
此次会议由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抑郁症中医证候动物模型重点研究室、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防治精神障碍脑疾病)药效评价重点研究室、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脑科学研究所、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重点培育学科中医脑科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学位点及南昌市实验动物病理研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会议旨在通过人工智能与学科交叉的视角,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加速中医脑科学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医脑科学发展注入新动能。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会议获益匪浅,对中医脑科学的未来充满信心,在人工智能及学科交叉的赋能下,中医脑科学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稿件来源:学科建设办(发展规划办)
部门审核:周步高
责任编辑:饶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