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学会青年药学人才成长之路系列巡讲活动——江西中医药大学
报告题目1:堷养坚持真理为科学毕生追求的青年药学人才
报 告 人:张礼和 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院士)
报告题目2:药物分析学科发展与科学研究
报 告 人:贺浪冲 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报告题目3:研道地中药,做地道学人
报 告 人:肖小河 研究员(全军中药研究所)
报告时间:9月26日下午2:00-4:30
报告地点:湾里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特邀报告人简历:
张礼和院士简介
张礼和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院士,现为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张礼和院士主要从事核酸化学及抗肿瘤、抗病毒药物方面的研究。自1990年以来系统研究了细胞内的信使分子cAMP和cADPR的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作用于信号传导系统,能诱导分化肿瘤细胞的新抗癌剂,发展了结构稳定、模拟cADPR活性,并能穿透细胞膜的小分子,成为研究细胞内钙释放机制的有用工具。系统研究了人工修饰的寡核苷酸的合成、性质和对核酸的识别,提出了酶性核酸断裂RNA的新机理,发现异核苷掺入的寡核苷酸能与正常DNA或RNA序列识别同时对各种酶有很好的稳定性,寡聚异鸟嘌呤核苷酸有与正常核酸类似形成平行的四链结构的性质,发现信号肽与反义寡核苷酸缀合后可以引导反义寡核苷酸进入细胞并保持反义寡核苷酸的切断靶mRNA的活性,研究了异核苷掺入siRNA双链中去对基因沉默的影响,为发展基因药物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共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得中国专利3项。
曾获日本Hoshi University名誉博士学位(1990年);美国密苏里-堪薩斯大学Edgar-Snow Professorship(1992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9年);国际药联(FIP)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 Scientists Award (San Francisco,USA)(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年)。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药学学科召集人;中国药学会20届、21届副理事长;IUPAC, 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委员会委员 (Titular Member);英国皇家化学会高级会员(FRSC)亚洲药化学会主席(1998-1999)及“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ChemMedChem”、“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和 “Current Topics of Medicinal Chemistry”编委;《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主编,《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等。
贺浪冲教授简介
贺浪冲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天然血管药物筛选与分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会理化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创办《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杂志并担任主编,《药物分析杂志》副主编。创立了细胞膜色谱法,对其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并应用于受体药理学实验研究、中药复杂体系物质基础研究、活性先导物筛选发现以及“识别/分析”联用仪器研发等。近年来,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h因子为28。主编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工业药物分析》和《分析化学》,申请发明专利70项,已授权发明专利35项(第一发明人22项),培养了药物分析专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50余名。92年获中国化学会“优秀青年化学奖”,96年获卫生部“吴阶平-保罗·杨森医药学奖”药物分析二等奖,9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6年获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
肖小河研究员简介
肖小河研究员,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先后入选国家杰出科学青年基金获得者、首届全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首批全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
主要从事临床中药学研究,在中药优质性与安全性评控方面取得系列原创性和实用性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研制开发系列军民两用药物,获国家新药证书3项、国家新药临床批文5项;获国际和中国发明专利20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80篇。主编出版《中药现代研究策论》、《中国军事本草》等学术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