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玉振论坛(第11期) 暨中医药科技创新研讨会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5-04 浏览:

 

 

杏林玉振论坛(第11期)暨中医药科技创新研讨会会议议程

57日(星期三)    外地嘉宾报到

58日(星期四  上午)

地点:江西中医药大学得月楼第一会议室

 

活动内容

主持人

09:00-09:10

领导致辞

周步高

专题报告环节

 

专题报告题目

报告嘉宾

09:10-09:40

从解码到设计——生物育种与生物制造赋能中药资源质生产力

   

09:40-10:10

临床样本三阶研究范式:问题导向挖掘机制驱动分析临床靶点验证

周婷婷

10:10-10:40

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炎性变性疾病研究进展——以帕金森病为例

   

10:40-11:10

病证结合结直肠癌防治策略研究

徐汉辰

11:10-11:40

质药材品质形成分子机理

   

11:40-12:00

交流讨论

58日(周四)下午

地点: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抚生院区综合楼五楼第一会议室

 

活动内容

主持人

14:30-17:30

问道创新:有组织科研,助推基础与临床研究高度融合

特邀嘉宾:

       海军军医大学教授

周婷婷    海军军医大学教授

       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

徐汉辰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员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研究员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周步高

59日(离会)


特邀嘉宾简介:

 

张磊,教授,博导,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用植物学教研室主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首届青年岐黄学者”“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学科拔尖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浦江人才”“青年科技启明星、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二层次)、巴渝学者讲座教授,荣立个人和集体三等功各一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与植物药专委会副主委、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委会青年委员、全军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委会常委/秘书、世中联中药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植物学会植物生物技术专委会主任委员、药用植物与植物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药学会中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理事,Medicinal Plant Biology副主编,《药学学报》《中草药》《生物技术通报》《药学实践与服务》、APSBCJNMCHMPHSAAHM等期刊编委或青年编委。

主要从事中药资源生物育种与高效利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面上项目、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多项国家级项目。在Nat Chem. BiolNat CommunTrends Plant SciPNASMol PlantNat Prod RepSci BullNew PhytolPlant Biotechnol JAPSBJIPB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60余篇,授权专利9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药学科技一等奖和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

 

 

 

周婷婷,上海市药物(中药)代谢产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药物分析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岐黄学者,上海市卫健委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东方英才,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长期从事中药药效物质与代谢研究。主持包括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2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及人才项目;以第一/最后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7篇,其中IF>108篇,IF>529篇,总影响因子>300分,总引用次数超过2200次,单篇最高他引超过1400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5项,11项获授权;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药学科技奖二等奖,担任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药学会药物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药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系统科学与工程专委会常务理事等。应邀担任 Acta Pharm Sin BJ Pharm AnalSCI杂志青年编委;Front PharmacolPharmaceuticals客座主编等。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指导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50余项,主编、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

 

徐汉辰,医学博士,研究员,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脾胃病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研究员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青年东方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托举人才、上海中医药大学杏林青年学者入选2022年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202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科技创新奖。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委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副秘书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专委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应用基础及临床转化,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在《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高水平杂志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总IF 200,  3篇纳入高被引。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上海市科研项目8项,获科技奖4项,授权专利2项。

 

柴智,博士,教授,博导,澳大利亚留学归国人员,现任山西中医药大学人才工作部副部长、黄芪资源产业化及产业国际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系国家青年岐黄学者、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研究山西省重点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带头人、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山西省四个一批科技兴医创新计划医学科技领军人才、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山西省“131”领军人才工程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

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神经变性疾病(脑病)专家委员会常委、《环球中医药》《世界中医药》等杂志编委,系《phytomedicine》《J Ethnopharmacol》等杂志审稿专家。

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40余项科研项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52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以副主编或编委参编国家规划教材6部。

 

袁媛,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分子生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种子种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中药鉴定与分子生药学研究。先后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团队奖、北京市科技新星、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等。近 5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7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Bulletin 等杂志上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 120 余篇,授权专利 43 项,牵头起草国家标准、团体标准 11项。

 

高建,医学博士、主任药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任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副主任、GCP办公室主任,主任药师、博导,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PI。近年来围绕脏器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及其中药防治基础开展了系统研究,先后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ell Death Dis.Pharmacological Research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理与毒理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委员、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生化和分子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药和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常务委员;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第三轮全国高等学校医学专业研究生国家级规划教材《临床药物治疗学》副主编、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学专业“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药学概要》副主编、《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客座主编、《Frontiers in Immunology》客座主编、《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客座主编、《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首届青年编委会主任委员、《药学学报》杂志编委。先后荣获中国药理学会“优秀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省卫生系统“青年领军人才”、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和国家“青年岐黄学者”等荣誉。

 

王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青年岐黄学者、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市卫健委优秀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项目7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Acta Pharm. Sin. B等权威国际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专著1部、副主编专著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教育部科学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女医师协会第三届医树奖、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等奖项。

 

 

Copyright @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研处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